让殷墟甲骨文活起来火起来——省政协围绕“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”开展专题协商
一片甲骨惊世界,蕞尔一邑震寰宇。
如何做好殷墟甲骨文的活化利用和传承弘扬,赋予其新的价值内涵与表现形式?
如何从殷墟甲骨文等丰厚历史文脉中开掘资源、汲取营养,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?
今年以来,河南省政协将“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”作为年度专题协商议题之一,组织调研组先后赴我省安阳市和浙江、江苏、湖南等地学习考察,为高质量协商议政打好基础、做足准备。
外汇:欧元/美元收报1.13128;英镑/美元收报1.3551;澳元/美元收报0.72201;美元/日元收报116.07;美元/加元收报1.27530;美元/瑞郎收报0.91716。
外汇:欧元/美元收报1.1281;英镑/美元收报1.3528;澳元/美元收报0.72248;美元/日元收报116.12;美元/加元收报1.27025;美元/瑞郎收报0.91595。
6月13日上午,以“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”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在省政协机关举行,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政协委员、专家学者,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,分享他们关于殷墟甲骨文字传承工作的思考和建议。
以数字化形式“让甲骨文活起来”
3000年历史风云,浸润着生活烟火气的古老甲骨文,激发着从业者不断探寻中华文明时代答案。长期坚守在考古发掘一线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何毓灵感受深切:“一个一个字破解,一代一代人钻研,哪怕成功破解一字,都可能激活其背后蕴藏的古代世界。”
“甲骨文作为一种有机文物,随着时间推移和保存条件的限制,大多会出现表面疏松粉化和破损的现象,加上甲骨文收藏分散等因素,保存、展示、利用十分不易。”何毓灵认为,应该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甲骨文研究、活化利用、回归等突出问题,实施“甲骨文数字化建设工程”,助力甲骨文缀合、释读、研究工作。
从殷商文化中寻找学理支撑
“从国内外构建文化地标的经验来看,无论是敦煌莫高窟用学术语言讲好莫高窟故事,还是良渚遗址以学术研究树立‘良渚坐标’,都离不开深厚的学理、学术、学科支撑。”
在省政协委员、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看来,殷墟甲骨文承载了厚重的殷商文化,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,需要从殷商文化中寻找深厚的学理支撑。
“构建殷商学可以从学术、学科的高度为地标打造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、深厚的文化内涵、独特的精神气质,从根本上讲清楚殷墟甲骨文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文化新地标、怎样才能成为新地标。”李庚香说。
让“冷门绝学”变成“大众显学”
“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文字,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载体。近年来,在推动甲骨文字破译方面,我们连续开展甲骨文字释读悬赏大赛等活动,受到广泛关注。”十二届省政协常委、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研究院院长郭旭东认为,要使甲骨文“冷门绝学”变成“大众显学”,需要久久为功。
2019年,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甲骨文世界之旅研究院倡议设立“华夏文字节”,已连续举办了六届。郭旭东建议,在国家层面设立“华夏文字节”,将安阳设置为永久主办地,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文旅活动,打造殷商文化核心品牌。
做好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
“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,这个‘新’要突出体现在具象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。”
省政协委员、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用4个“高”进一步做了解释——高起点做好具有国际范、年轻化、科技感、唯一性元素的顶层设计,高标准打造殷墟甲骨文研学产品体系,高质量发展甲骨文文创产业链,高水平谋划宣传推介,使甲骨文这一独特的文化标识融入现代生活、焕发新的光彩。
让甲骨文更加了不起
将“了不起的甲骨文”作为文化IP重点打造,推出系列特刊、《甲“设”》等智库产品,主题策划海内外阅读量累计超60亿次……河南日报社党委书记、社长刘雅鸣认为,报道受关注,火的是甲骨文,火的是“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”品牌,火的是中华民族愈加昂扬的文化自信。河南日报将进一步加强报道,推动甲骨文这一文化IP接近大众、深入人心。
“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、有含金量,我们将认真梳理、充分吸纳,形成高质量协商议政成果。”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负责同志表示。
围绕殷墟甲骨文的务实协商告一段落,而无声诉说着“我从哪来”“我是谁”的片片甲骨,也必将赋予我们回答“我往哪去”的坚实底气。
(文:李点 田凯中)
2024年第148期配资意思
何毓灵李庚香甲骨文省政协地标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